信仰的观后感。
我们常常能抽出时间观赏一两部正能量的电影,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不如动笔将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和自己的看法写进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这篇文章将对大家理解“信仰的观后感”有很大的帮助,谢谢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信仰的观后感 篇1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
——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观后感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坚定的旗帜。
在影片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信仰》中所讲述的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舍小家,为大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信仰是存在于人内心的一种信念,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
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忠诚党的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敬岗爱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名利,不图私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
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的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地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共产党员们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是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没有变,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持续下去。
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
舍得小,就有可能得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远。舍得某种精神,就有可能得到某种物质,舍得某种物质,就有可能得到某种精神。
我们要守住心中的信仰,做个胸怀开阔的人,在博大的胸怀里学会宽容与包容万物,大海有博大的胸怀,才能积溪流而形成浩瀚之势。学习苏轼的著名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中这种蓬勃的气势令人感动,是因为这种超然物外的辽阔与旷达。平心而论,与人交往很难做到完美,总有不尽人意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大气,学会宽容,学会豁达。
大气是一种睿智,一种隐忍,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心存善意,宽厚待人,不会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以心为灯,相望人心。
大气是一种气概,一种风度,这种人愿意听取旁人的观点,采纳正确的意见,能够谦卑的与人交往,不会和别人或自己拎成“一根筋”。
大气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是需要用德行去修养,用智慧去创造,大气的人才具有君子风度。
常言道:读大家之书,做大气之人。大气为人,君子风度,拥有的是美好心境;大气做人,收获的是真诚的情谊;大气谋事,拥有的是美好人生!
我深信,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只要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不变信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论信仰
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不安、焦虑、无助、畏惧成了人内心的重负,一切已知的、未知的、死去的、活着的、将要到来的,所有的困惑、不安、焦虑、寻问都需要有一个东西,以慰藉人的心灵,信仰能满足人的需求,是人本能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必然;也是人类进化、存在的选择。
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信仰能使人类有所寻求、有所寄托、有所守护、有所敬畏。这才是信仰本真的意义所在,
信仰的观后感 篇2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没有脚步丈量不了的距离,没有水手到不了的港湾,古有“愚公移山”、现有“黄大发凿渠”,他们都以坚定的信仰、不移的行动,向世人诠释了奇迹。xx年度有部火热堪比《人民的名义》的碟战剧《伪装者》,它是以**《喋血上海滩》改编的,剧情紧凑、人物丰满,涉及其中的亲情、爱情、爱国情令人感动却也令人悲伤。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情节:
明台少爷说,为国服务是一种工作,管家明诚却说,为国服务是一种信仰。事实上,在那个战争、动荡和复杂力量的时代,间谍要想克服恐惧,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共产党人只有坚定信念,才能时终把人民利益作为立足点,永远不忘初衷。
信仰是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时代都必须坚持的思想信仰。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对可怕的敌人没有坚定的信念。
作为共产党员,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和信念。但是这个终极目标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所以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或者是我们青年干部来说,要结合自身所处的阶段,找一个信仰平衡点,而我找的平衡就是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同。
现阶段农村青年干部要管的事情很多、很杂,和自身所学专业相匹配的更是寥寥无几,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心生迷茫,对未来、对生活、甚至是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产生怀疑。一旦出现怀疑,工作中难免出现马虎了事、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状态,所以青年干部要在工作中发光发热,必须坚定自己的信仰,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必须对自己所做工作、自身价值有着坚定的认同。
信仰的观后感 篇3
“只希望后人能在我的墓碑上课上三个字,革命者。”这是《信仰我的1927》里一句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台词。
时间,还要追溯回1927年。那时的广州是革命中心,许多爱国热血青年纷纷来到广州参与革命,就在那个时候,本片的主人公宋维静认识了15岁的潮州女孩——向瑾。因为听了宋维静的演讲,向瑾想报考他们的学校,和宋维静一样革命,所以才跟踪宋维静两天。后来,向瑾考上了,而两人也成为了好朋友。可时隔不久,“国共合作”进入到最黑暗的时刻。1927年4月15日,广州“清共”,而宋维静就读的省立一中也被稽查队盯上,部分共青团员因此退团。
一段时间后,陈日新先生接到命令回到广州组织工人阶级开展斗争,而宋维静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11日,广州起义,广州成立苏维埃政权,没过多久,反动派发起反攻,陈日新先生成立敢死队掩护主力部队。在阻击战间隙,陈日新先生接到命令,要求宋维静和两位同志进行其他任务,而在离开途中,向瑾不幸中弹牺牲了。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便是成立敢死队的时候。当一个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报上自己名字的时候,他们的声音是那么响亮且铿锵有力!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冲向前线呢?是信仰,是“家国情怀”。在他们心中,装的是共产主义,是国家,是人民,而这,便是他们的信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不受列强欺凌,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身躯铸就起了铜墙铁壁,革命先烈一生都在为人民战斗,为国献身,他们将青春、身心、精力都交给了祖国和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最近,广州疫情突发,许许多多身披白大褂的医护人员申请冲向一线,听老师说,他们当中大多都是党员,胸前别的是那熠熠发光的党徽。他们用两天的时间给全荔湾区的百姓验核酸,我看过新闻,有许多医护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直接躺在地上睡,第二天清早立马工作,连小区安保人员都为他们点赞!他们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只盼“广州加油”!而同时,我们的人民警察也同样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在验核酸现场维护现场秩序,挨家挨户排查......是他们,将国家放在心中,将人民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将信仰化作动力,拼尽全力救治病人。而他们,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默默地奉献着,我记得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衣服是湿透的,脸是布满勒痕的......
我曾思索过,我的信仰是什么呢?身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就要向革命先烈学习,不怕困难,迎刃而上,争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希望,在幸福生活的同时,更不要忘记了无数付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
“烈士忠魂贯苍穹,白云轻抚伴从容。”向伟大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信仰的观后感 篇4
电视教育片《信仰》不啻于一帖清醒剂,让我感动、震撼,更让我深思。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物资匮乏的困难年代,是什么使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而且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什么使得革命先烈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又是什么使得海外游子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彭湃、陈树湘、张思德、黄继光、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邓稼先、张秉贵、孟泰、王进喜一个个,熟悉的英雄,一个个,回荡在我耳边。他们有着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同时又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这都是一个光荣的称号。它是先锋队战士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引领无数人奋勇向前的旗帜。
他们都坚信马列主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力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人们常说,人生应该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保持生活和工作的激情。这是从个人的行动来说的。从精神上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
信仰根植于一个人的内心,是他行为的道德约束。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什么?毫无疑问,这应该是马列主义。
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基本认识问题。在我看来,信仰问题并不是一次解决生命的办法。它应该是动态的、深入的和无止境的。因为党员的信仰正确与否、坚定与否,是与党员对党的认识紧密联系的。
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涵。党员如果不能或不善于对发展着的现状有正确的认识,并以此来纯洁、净化、升华自己的信仰,就很有可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原地踏步、逐渐蜕化,甚至迷失方向,从而丧失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同时,信仰直接决定和支配着党员的思想和行为。
目的和动机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过程和结果。目的和动机都是主观性的范畴,尽管我们可以从党员的种种外在表现中去分析、判断,但现象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党员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提炼、改进,才能真正做到始终保持信仰的坚定。这个问题对于仍然积极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对于刚刚入党的新党员,对于已经入党多年的老党员,都是同等重要的。
正本清源,达到思想上真正入党,不断提醒、警示、深化,以达到与时俱进。
信仰的观后感 篇5
今年是第20个党风廉政教育月,7月26日,团党委书记王东升给我们上了一堂廉政党课,课后组织我们**了以案说法《信仰的迷失》警示教育片。作为一个公司和两个委员会,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权力观。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作好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官,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待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首先要明白权力是谁给的,要明白为谁用权的问题。有的认为权力是靠个人努力得来的;有的认为权力是靠竞争上岗争来的;有的认为是某个领导个人的恩赐。这些认识都是极端错误的。
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获得一定的权力。虽然这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领导的关心,但归根结底还是员工和组织的信任。个人德才兼备的提高离不开组织和员工的长期培养和教育;其次,要时刻思考权力的源泉,思考员工的信任和组织的信任。在掌权后,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做到仰不负党,俯不愧民;同时,要明白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意味着为广大职工服务这一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责任。
二、加强学习,坚定信念
作为公司两委,要各司其职,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端正思想作风,提高思想境界,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如果一个人平时不学习,不放松自我教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自己的职责,思想上的警惕性逐渐放松,贪婪的思想可能会逐渐增长。学***个党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政治理论学***断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陶冶个人的情操,但有的人平时常以工作忙、没空等理由而不参加集体政治理论学习,这样不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一个人经常不学***很容易产生麻木,逐渐丧失警惕性,从而可能向犯罪迈出第一步。
所以政治理论学***加强不能放松,作为连队两委更要挤出时间自觉参加政治学习,这样才能在思想上筑好防腐第一道防线。
三、端正职业道德思想,增强道德观念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会去干好本职工作,心思也不会放在企业发展上,而是会想方设法如何为自己捞好处,见利就图,有乐就享,这种人最终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企业。我们担任公司两委时,是共青团党委和职工的信任。我应该珍惜它,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婪而毁掉自己。所以一定要端正好从业道德思想,要有道德廉耻观念,严守职业道德底线,在人生上要淡泊名利,淡定从容面对一切;在工作上要向上对得起领导向下对得起职工,尽心尽力为连队发展干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