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艾青 66次浏览

最新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看影视剧已经成为普遍的娱乐活动之一,许多优秀的想法和见解都在源于观看电影时产生。观后感是真情实感下的产物,不可弄虚作假,观后感是我们与电影书籍等艺术作品沟通的方式。编辑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有关“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的研究报告,我们在此提供这些信息希望能成为您的参考之一!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

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部电影讲述了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奴役**犹太人的沉重历史。

当犹太人被赶往犹太区时,街头的纳粹人高声喊:“快滚吧!该死的犹太人!

”透过黑白的影片,我看到那些犹太孩子眼中的光渐渐黯淡,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苦难与折磨。我不敢想象,他们都还那么小,心中的憧憬与对美好的向往就这样被蹂躏;就像这黑白的画面,压抑得令人窒息。纳粹对犹太人的黑暗统治使他们成为奴隶。

廉价的劳役成了犹太人生存的唯一选择。后来,电影中出现了一个人物——戈特,他把犹太人看作是有趣的,看不到任何怜悯和宽恕。他所拥有的只是拒绝、杀戮和难以言语的暴力。

我仍记得他的犹太女佣海伦说:“我捉摸不透他的喜怒哀乐,我不敢靠近他,我感觉他随时都可能杀了我。”我还记得她眼睛里噙满泪水,恐惧的眼神与抖动的身躯如暴风雨般涤荡着我的内心……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群逃难犹太人中的一位身着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她是这部影片中唯一一抹鲜红色,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蹦蹦跳跳寻找着避难的地方,这一幕恰巧被辛德勒看到了,或许是被红衣女孩所震撼,他的目光久久不肯离开。女孩在一个沙发底下藏身,她悄悄的趴着,露出笑容。可看到这里的我心却如刀割一般痛,她多像一个天使!

可混然不知恶魔的魔掌终会伸向她。后来,红衣女孩又出现了,那是在运尸车上,她的红衣还很鲜艳,但这不再是希望,而是我们心中的一颗朱砂痣。

电影的主人公辛德勒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德裔家庭,家境优渥,懂得享受美好生活。后因经济大萧条家道中落,来到克拉科夫寻找发财机会,交际手段高明,能言善道,靠敲诈勒索,让犹太富商给他投资;长袖善舞,靠贿赂德**官取得官方合约。空手套白狼,短短的时间之内从两手空空发展成了大富翁以及军方的好朋友。

他的初衷是发财。随着故事的发展,他目睹了纳粹的残酷,看到了犹太人被肆意践踏和杀害。他没有选择冷漠和逃避,而是巧妙地帮助他们。他用高超的交际手腕买通军方,让犹太人到工厂来做工,让他们短暂逃离集中营的地狱;找个测试消防水管的借口,给火车内饥渴的犹太人带去生命之水;安慰悲苦绝望的女佣;劝告杀戮成性的军官用宽恕的管理方式;最后铸就了闪耀人性光辉的名单。不惜散尽钱财,置自身于危险,保护素昧平生的犹太人。

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层层释放。

“一流的智慧总是自相矛盾的”在辛德勒身上完美展现,他既自私自利、纵情声色犬马,又坚守善良的道德底线,彰显人性的光辉,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完美的人。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但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做一些不利于自及个人利益,但却是正确的事情。

战争,能揭露一个人的丑恶嘴脸,也能展现一个人闪光的一面。辛德勒看到犹太人的悲剧后,用他的大部分财产换取了犹太人的生命。他的单子上印着1100多人的名字,这不仅是一张单子,更是一种生活!辛德勒放弃了很多东西,却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在犹太人成为自由民时,他们用唯一的金子为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着:“当你拯救了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个世界。”

这是辛德勒对自己的救赎。他的善举使一千多人得以生存。想必,这是人性的光辉,是我在这部电影中从纳粹身上看到的唯一光芒。我经常想,如果我时辛德勒,我会把所有的钱都用来拯救犹太人吗?

如果我是戈特人,我会对他们残忍吗?或者,如果我是当时的犹太人,当我避难的时候,我能站起来躲在粪坑里吗?是否能不惧怕死亡?

我该怎么生存,又该怎么死去。我不知道,因为我的懦弱,因为我没有勇气面对,更不用说如何选择。所以,我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赞美辛德勒的才华。

为戈特的残忍而愤怒,为无辜遇难的犹太人而惋惜,为幸存的犹太人祝福。

时至今日,令人难忘的是这份繁重的单子,尤其是那个穿着黑白衣服穿梭在人群中的红衣女孩。她是人们心中最炽热的火焰和最黑暗的角落。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2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一部被喻为旷世之作、获了七个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当电影结束时,心里莫名地感动,莫名地震撼。从没试过对一部电影如此的执迷,但我知道有着这种震撼感受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为辛德勒的德国商人从压榨战俘赚取暴利到觉醒并付出自己的身家来解救犹太人的故事。辛德勒是英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完美但真实,他是一个真实的英雄,并且是一个时势造的英雄。

起初,辛德勒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英雄,在他眼里,钱才是唯一。他用大把大把的金钱贿赂,与德国纳粹军官打好关系;他慧眼识英才,聘请吏顿当他的会计师;他诱使兼威迫犹太商人出钱投资他的工厂;他拒绝使用稍贵一点的波兰劳动力,而用廉价的犹太战俘……他所作的一切,仅仅有一个目的:赚取金钱。他跟他妻子说,他以前经商失败是因为缺乏一个因素——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只把战争看作一个良好的商机,什么正义与邪恶都排除在他的思维中,他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但在与犹太人的频繁接触中,他开始觉醒了,尽管一开始他自己也不太愿意承认。例如,当他发现吏顿以招工的名义收下一些老残病弱的犹太人时,他对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可是后来,他的机工,一个独臂的老人被纳粹军人毙后,他却也不由自主地激动,并为此在纳粹军官前争论。还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犹太女子前来拜访,恳求辛德勒将她的父母招收到他的工厂以此来逃避杀身之祸。他拒绝了,他说他的只胜厂,并不是要收留所。可是后来,他却用自己的手表来交换这两位老人并将他们收入工厂。

他真正完全的转变来自亲眼目睹纳粹军兵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的一幕幕惨象,特别是看见那个穿着红衣服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导演斯蒂芬. 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辛德勒转变的象征。当他发现吏顿被捉进即将离去的火车时,他心急如焚,并努力将其解救出来,这时的他之所以要尽力解救,不仅仅因为吏顿是一个会为他挣钱的会计,还因为在他心目中,已经把这个勇敢善良的犹太人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在他生日那天的晚会上,他吻了那个代表员工来送蛋糕的犹太女孩,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一种出自内心的感激,尽管后来他因为这一个吻而被抓进监狱,但我想他决不会因为这一吻而后悔。当他走进中尉的地牢,安慰那一个温顺却受到毒打的海伦时,他是出于一种真诚和欣赏,这时的他已经忘却自己是纳粹党员而海伦是“劣等的犹太人”……

最足以说明辛德勒是一个英雄的莫过于一份“辛德勒的名单”了。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一个个名字,一条条生命,因为被列入名单而得以在纳粹暴行中保存下来。因为工厂无法生产出合格的军火,为了避免军方的怀疑,辛德勒唯有从别的工厂购买军火再卖给军方,为此他几乎破产了。当战争结束时,那一群“辛德勒的犹太人”得以解放了,而辛德勒却要开始自己的逃命之涯。工人们在送别时送他一枚刻着“救人一命等于救了全世界”的戒指,而他却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吏顿握着他的手说:“你已经做了很多。”

的确,辛德勒已经为犹太人做了很多,他是一个英雄,至少名单上的犹太人以及其后代永远会这样认为。因为战争,他暴露了作为一个商人天生对金钱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也因为战争,他觉悟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许也就是在战争的背景才成就了一个辛德勒这样的英雄,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英雄。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3

长达3个多小时的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以纳粹德国在波兰对犹太人的屠杀作为背景,集中营的生命仿佛畜生一般廉价,被随意的践踏。犹太人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战争的惨痛代价让人不忍。人性在战乱中迷茫,如辛德勒所说战争从来只会凸显人性丑恶的一面,我们也看到纳粹军人对生命的漠视和肆意的残杀无辜的波兰犹太人。庆幸的是我们也看到战争的无情却激发辛德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辛德勒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和其他商人一样重利轻义。战争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谋取商业利益的契机。他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机智获取德军官员的信任打通了与军方的关系,接着再利用借鸡生蛋的本事从犹太商人那里得到经营的资金。代价仅仅是一些生活用品,其趁人之危的行径为所有光明正大者所不屑。接着更是利用隔离区的犹太人作为廉价劳动力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至此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惟利是图的商人形象。

辛德勒的改变伴随着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而发生,从点点滴滴的怜悯之心到最后泛滥得一发不可收拾。看似在意料之外,其实也情理之中的。起初辛德勒救犹太人工人只是为了工厂的效益,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时候隔离区的犹太人遭遇的不幸是失去了自由。独臂老人由于辛德勒给他的工作而对他万分感激并亲自道谢,我们看到辛德勒对此显得很不耐烦,对于老人的道谢他仅仅是敷衍了事。接着老人在为军队扫雪的过程中被杀害,辛德勒为此向军方抱怨,理由是自己损失了一位操作熟练的工人。接着斯特恩被送上火车,辛德勒焦急如焚使出一切手段终于在最后时刻救出斯特恩,这时的辛德勒或许已经产生了同情之感。当然,也不排除他已经把斯特恩当成朋友,竭力相救只是出于对朋友的关怀。接着随着阿曼司令官的到来,犹太人被推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每天仿佛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及至,血洗克拉科夫城的那天,辛德勒站在高坡上远眺城中一个个鲜活生命在一声声的枪响后倒下。辛德勒的心中再也无法平静了。或许这一刻,同情的火焰已逐渐融化他心中的冰冷麻木。后来,他尽己所能拯救他所能拯救的每个生命,有时,仅仅是片刻的生命他也执着的去延续。此时,辛德勒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也逐渐高大起来了。大家都对他满怀感激。由于上级的决定隔离区中的所有人员都将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也意味着更血腥的屠杀即将降临了。高潮也随之来临,辛德勒搬出家里所有的钱和阿曼司令官进行了一桩交易,或许是史上最荒诞的交易——用金钱来购买生命。都说生命无价,我不知道辛德勒花了多少钱去拯救那1100个生命。但我认为,那写着1100个犹太人名字的名单同样是无价的,如斯特恩所说,那几张名单里面是生命,而名单外是深渊。其实名单的无价更在于它承载了辛德勒的无私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最后,战争结束,德国战败,可能沦为战犯的辛德勒即将离开众人踏上逃亡的道路,名单中所有的幸存者们夹道相送。大家不舍的送上离别的礼物。一颗戒指,上面用希伯来文刻着:挽救一个生命即挽救一个世界。这一刻,辛德勒深深的自责起来,他愧疚自己怎么没有多赚些钱,怎么没变卖掉车子和徽章,那样或许就可以挽救哪怕是再多一个的生命。这一刻,辛德勒的思想觉悟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他早已无需愧疚了,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还有谁如他一般为了那些卑贱的不名一文的犹太生命倾其所有。这一刻他就是英雄,尽管他没有深入虎穴,没有独闯敌营。

又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影片,这类的影片最终都会回到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过程还是终点,是自我的升华还是某个使命。或许,永远没有答案。只有一点是明确的,生命永远是最可贵。如辛德勒所言:今天你们能成为幸存者最该感谢的是你们自己。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4

倘若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为自己信念而战斗的英雄人物,那要理解他这个人,一定会更容易一些。但事实上,他是个带有缺陷的人,酗酒、赌博、玩弄感情、受贪婪驱使、渴求奢华生活;于是,这令他的人生成了个谜。二战开始时,他看准了其中的机会,来到纳粹占领下的波兰开设工厂,以极其低廉的工资雇佣犹太人为自己工作。他的目标是成为百万富翁。战争快结束时,他却冒着生命危险,牺牲个人财富以拯救那些犹太人;他欺骗纳粹长达数月,设立了一家子虚乌有的军工厂。

他为什么会转变?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他从加害别人的人,变成了人道主义者?影片《辛德勒名单》根本就没有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这一点必须归功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因为,任何一个答案都有可能是太过简单的,对于辛德勒的一生来说,那都会是一种侮辱。大屠杀是一个巨大的邪恶引擎,在种族主义和狂热情绪的推动下疯狂旋转。但辛德勒却在属于他自己的那个小小角落,凭借智慧战胜了它,不过,他看似本来就没什么计划,纯粹凭着冲动随性而为,甚至是他自己都没法完全弄清楚这些。这是斯皮尔伯格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他还原了大屠杀的真相、辛德勒所造就的奇迹;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借助那些简单的叙事程式。

本片片长一百八十四分钟,和所有伟大的电影作品一样,它看上去还是显得太短了。影片一开始,辛德勒(列姆·尼森[Liam Neeson])便登场了,他长得身高马大,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他穿着考究,经常流连夜场,为纳粹军官以及他们身边的女孩子购买鱼子酱、香槟酒,他还喜欢和高级军官们合影。他骄傲地在衣服上别了纳粹党徽。他在黑市上也很吃得开,能搞到尼龙、香烟、白兰地。当局乐于帮他开设工厂,制造用于军队炊事班的搪瓷厨具。他也很乐于雇佣犹太人,因为他们的工资低于正常水平,这样,他就能大发横财了。

辛德勒的天才在于贿赂、谋划、欺骗。他对经营工厂一无所知,于是找了犹太人会计伊萨克·斯特恩(本·金斯利[Ben Kingsley])来负责这一块。斯特恩在克拉科夫走街串巷,为辛德勒的工厂雇犹太工人。因为这是家受到保护的军工企业,如果能在那里工作,无疑有助于犹太人保命。辛德勒和斯特恩之间的关系,斯皮尔伯格处理得十分细腻。战争刚开始时,辛德勒一心只想赚钱,而到影片结束时,他一心只想救“他的”犹太人。我们知道斯特恩很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但却从没有在影片中看到两人谈论此事的画面;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下,大声交谈某些事,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种细腻正是斯皮尔伯格贯穿全片的力量所在。本片剧本由斯蒂芬·泽里安(Steven Zaillian)根据托马斯·基尼利(Thomas Keneally)的小说改编而来。它丝毫没有情节剧的做作,相反,斯皮尔伯格选择了一系列的事件,清楚无误地呈现出来,不存在刻意操弄情绪的问题。看到这些事件,我们也就理解了辛德勒以及他的计划有多么的隐秘了。

他也以一种生动、恐怖的方式将大屠杀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片中有位名叫哥特(拉尔夫·费恩斯[Ralph Fiennes])的纳粹战俘营长官,堪称是研究邪恶的愚蠢最好的案例。他站在自己“别墅”的阳台上,俯瞰监狱大院,随意射杀犹太人只为练练枪法。(辛德勒能够说服他放弃这个习惯,靠的是迎合他的虚荣心,这事辛德勒做得是如此明显,几乎就像是在侮辱他一样。)

哥特属于那种脆弱的虚伪者,竭力维护某个理想,但却又将自己排除在外;一方面他宣扬杀死犹太人的做法,另一方面却挑了个名叫海伦·赫什(安贝丝·戴维茨[Embeth Davidtz])的漂亮犹太人当女仆,而且还爱上了她。她的同胞正遭到灭顶之灾,她却因为他心血来潮的爱恋而得以幸免,面对这样的情形他却并不觉得奇怪。在他看来,自己的个人需求比是非对错、生存毁灭更加重要。研究一下他这个人,我们意识到纳粹主义靠的正是思路类似杰弗瑞·达默Jeffrey Dahmer 绰号“密尔沃基食人族”的美国连环杀手,生前共残酷杀害十七名男性,大多为非裔或亚裔。——译者这样的一些人。

影片用的是黑白摄影,用到的外景地很多就是当年上演这一幕幕的真实地点(包括辛德勒当初的工厂厂址,甚至是奥斯威辛的大门),斯皮尔伯格为我们展现出辛德勒是如何与纳粹系统的疯狂打交道的。他贿赂,他哄骗,他吹牛,他好不容易才没被识破。影片最大胆的一个段落中,装满他雇工的列车错误地开向了奥斯威辛,辛德勒亲自去死亡集中营,大胆地说服了管理者,放过了这批犹太人,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送上了开往他工厂的列车。

本片最让人惊喜的一点在于,斯皮尔伯格做到了如此完完全全地为故事服务。本片演得出色,写得出色,导得出色,看上去也很出色。每一场单独的戏都是美术指导、摄影、特效、群众演员管理上的杰作。但是斯皮尔伯格本人,个人风格突出的他,以往作品中不乏故意让我们注意、牢记的华丽镜头的他,这一次却消失在了作品之中。尼森、金斯利以及其他演员身上,也都没了那种炫技的演出。所有人都只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影片结尾,有个充满压倒性的情感冲击力的段落,由当初那些因辛德勒而获救的人亲自登场。我们了解到,“辛德勒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子嗣如今已有六千人,而整个波兰的犹太人也只有四千人。这看似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明显的道理,在拯救犹太人方面,辛德勒一个人做的比一个国家做的还多。但光有这结论还太过简单。本片传递的讯息在于,面对大屠杀,有个人做了某些事,而其他人却麻木不仁。或许,要想做到他所做的这些事,一定要有像他这样一个叫人捉摸不透的、恣意妄为的、毫无计划的、不顾风险的骗子才能行。换了任何一个有着合理计划的理性的人,都不可能走得那么远。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5

终于看了《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有太多想说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别再心里太压抑,权且以这篇影评做宣泄。

整部电影的色调,除了那个在躲避纳粹搜捕时穿红色衣服的犹太小女孩,在宣布德军投降时出现的那个微弱的红色烛光,整个片子几乎都是黑白的,压抑,沉闷,黑暗,毫无生机,毫无希望,是的,拍这样的电影,只有黑白色调,才能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尊重吧,只有黑白色调,才能展现当时人们的的无助和绝望吧,只有黑白色调,才能充分的刻画纳粹人心的黑暗和泯灭的人性吧!

唤醒

辛德勒原本是德国的纳粹党员,是借战争的机会投机发国难财的商人,他廉价雇佣犹太人,为他的工厂生产商品,因此这些犹太工人也免遭杀戮,他以此迅速发了财,一开始,当他的一些犹太工人被纳粹士兵杀害时,他只觉的那样损害了自己工厂的利益,阻碍了自己的发财道路,但当德军大开杀戒时,当他亲眼目睹一个个生命那样轻易的被残忍的杀害,当他目睹一幕幕人间的惨案后,内心受到极大震动,这时候有个犹太姑娘来找他,因为这个姑娘听说他的工厂是犹太人的避难所,她祈求他救自己在集中营的面临被屠杀危险的父母,他当时拒绝了,他拒绝把自己的工厂变成为避难所,拒绝承担这一份责任,同时还有风险,但是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后,善良终于战胜了自私,人性之善被唤醒,他通过自己的关系,将那个姑娘的父母掉到自己的工厂,从而躲避了纳粹的杀害,之后,他的工厂真正成为犹太人的避难所,他通过贿赂纳粹高官,以各种各样的方法保护犹太人免遭杀害,当纳粹要将所有的犹太人杀害殆尽时,他以这些工人能给自己带来利润为借口,花了很大一笔钱,写了一个长长的名单,上面是他要带走的一千多个犹太人的名字,“买”下了自己工厂的一千多个工人,把他们运送到自己的家乡,当妇女被错误的运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时,辛德勒又花了重金将她们救出来,最后随着德国的战败投降,因为自己的身份,他却开始了逃亡,在他离开的那个晚上,大雪纷飞,而那个被他救的的犹太工人,将自己的金牙拔下,铸成一个戒指,送给了辛德勒,那枚戒指上写着犹太人的名言“when you save a life,you save the world”,但辛德勒看到之后,却自责难过的泣不成声,他说,他本可以救更多人的。

泯灭

格特,纳粹军官头目,早晨起床 ,以射杀犹太人为一天开始的乐趣,会无缘无故的拿枪射杀路过的人,不为什么,就是想杀,当辛德勒和他讨论什么是权力时,辛德勒说,只有能够控制权力的人,才拥有真正的权力,滥杀无辜,那不是权利的体现,那是独裁。这一番对话似乎对格特有所触动,第二天,面对那个做错事的女工,和没有将浴缸擦干净的小男孩,他一反常态,居然对他们说:I pardon you。他在浴室的镜子的镜子前驻足良久,看着镜中的自己,说了句:pardon me。这时他人性微弱的善似乎被唤醒,然而最终,他朝那个小男孩开枪了,黑暗面还是战胜了善,最终,任由人性的堕落,自我救赎失败,人性,在他身上,完全泯灭了。他完全沦为杀人魔鬼。

较量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暗,邪恶,残酷的一面,也有善良,正义,光明的一面,做怎样的选择,其决定权在我们自己,就如片中的辛德勒,也不是完全是个圣人,他开始时也是自私的,只为了自己谋利,在一开始要不要救那个女孩的父母时,他也犹豫过,他也挣扎过,内心也做过权衡,但最终,还是善站了上风,善战胜了恶,而那个格特,在听了辛德勒的一番劝说后,内心,多多少少都会动摇,那说明,他的心中也是有善的一面的,然而,那样的善太微小,他没有足够强大的心智 ,来战胜恶,最终,放任恶的蔓延,放弃自我救赎,恶战胜了善。

杀戮

为数不多的几部电影,我看的哭了,但这是第一部让我几次眼泪涌上眼眶的电影。原谅我的妇人之仁。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6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黑暗之中,一盏微弱的烛光也会为所有人带去希望。

这是一部纪录片,是一部人性救赎的纪录片。它的沉重,伟大让一切华丽的词藻都不配为之赞颂。

二战期间,德国商人辛德勒来到科拉克,这个德国军队集中关押犹太人的地区。他利用与德军的“亲密”关系,雇用低廉的犹太人到工厂生产军需品,发战争财。但之后他见到了犹太人被屠杀的情景,良心发现,开始用自己的财产解救犹太人的性命,到最后,他保住了一千多犹太人的性命。

本片的色调几乎全部是无彩色。色彩十分单调,因绝大部分镜头是当时几乎停产的黑白底片拍摄的。这样做使整部影片具有历史的厚重与真实性,定下了了凄凉,悲观,阴郁,严肃的影片情感基调。

而这灰白之间,偶尔插入具有极大反差的一抹红色,却也更具有感官的刺激性;犹太人被抓捕时一个红衣小女孩轻快地走在人群中,让观众的视觉感官瞬间集中,也与周围苍白,昏暗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直到影片中后段,那红衣小女孩作为尸体再一次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与其颜色对比的死亡,让所有观众的心都撼动了。导演用这一抹红色刺激观众感官,使电影突出了戏剧张力。

景别的相互转换是本片一个很大的亮点。多用特写与近景的相互转换,交替。让人物之间的细节和心理空间得以形象化。带给观众一种空间感。例如中后端,犹太人登记姓名,打印机上人名的特写和犹太人的'特写。这就避免了全景镜头展现的单调,让镜头更有针对性。辛德勒的出场就完整地呈现了这一点,混合了酒杯,西装,纽扣,胸章,领带,手表等一系列关于辛德勒的动作特写与近景完成了对他整个人的交代。这样标签式说明就会勾住了观众们的好奇之心。

片中镜头的应用也很到位。影片50分钟前后,犹太女工程师向德国军官汇报工程错误,军官平静的让手下杀了她,这段用的是近一分钟的长镜头,把当场犹太人焦急的样子与德军冷淡,无动于衷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也再一次展现法西斯的惨无人道。

景深镜头展现的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德军要枪杀牧师时,运用了景深镜头。最前面的是牧师,然后是三个军官,再后面是仓皇而逃的人们和缓缓运动的火车。这幅场面充分地表现了导演对空间表现力的掌控,让画面更富有真实性。

影片的剪辑也有很多亮点。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两个犹太人的简易婚礼,德国军官在地下室与女仆的交谈和辛德勒的生日派对。这三个场景同时发生,用平行的手法,将其剪辑交叉。利用他们的叠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空间感鲜明,让观众更加投入。

不得不提本片的配乐。它同电影一样同为音乐殿堂永恒的经典。负责配乐的是约翰.威廉斯。他采取了犹太民族的音乐旋律,十分具有感染力。

整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在黑暗中,寻找人性的微光。而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不会完全泯灭。

辛德勒先生最后重复说了三遍“I could have got more”那一刻,压抑了近三个小时的悲伤瞬间涌了出来。“我应该可以救更多的”那一刻,即将离开的那一刻,辛德勒心中的情感也是一次彻底地释放,那种感觉是震撼性的,是发自内心的,那是人性!它超越了一切!辛德勒完成了救赎,不仅是对犹太人生命的救赎,更是对自己人性的救赎。

我好想也想片中的人们一样,拿起一块石头放在他的墓碑上。他是伟大的,永恒的。就像戒指上的译文Whoever sar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7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的心都灰色的,无论是未来毫无希望犹太人还是杀人如麻纳粹党!

二战。犹太。人类历史中笔墨最浓最黑的几页。

兴许这一题材的电影早已铺天盖地,各种侧面写罢,各色千秋演尽。淹没于时间消逝于记忆的非林胶片无数,这张名单何以独树一帜?个人认为,极富艺术感的表现手法、巧妙的情节主线选择、以及真实丰满的人物塑造是其脱颖而出的部分原因。

当然,轻柔却近乎震撼的配乐,“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拨动着观众情感之弦,确保了在漫长的195分钟里必定有一次动人的喷发——或许在那一袭红衣出现的一景,或许在淋浴笼头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许在犹太歌声再度飘荡于奥斯维辛上空之时……

关于人物,最震动我心灵的,还是这样一个人物:辛德勒的犹太会计,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严谨到刻板,刻板到木讷——却有着清醒的头脑,不仅在经济方面。绝对的理智。从一开始,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意识到没有国没有家的他只能是战争风雨中飘摇的一支脆弱却坚忍的芦苇,意识到无论他与辛德勒多少亲密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会派对;他,只能在犹太聚居区里挣扎,朝不虑夕。

几次辛德勒将他从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绪复杂到无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吧。难怪,一开始,辛德勒举杯感谢他。他看起来会很不舒服。

我认为,时间和事件是改变人们的最有效方式。最后,在同一间黑暗的办公室里,斯特恩手里拿着名单。太好了。太好了。他是一个犹太人,一个在时代潮流中生存下来的犹太人,一个见证时代潮流的犹太人,一个把犹太民族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放在一奇的犹太人,一个幸运而传奇的犹太人。

关于**,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是作曲家自己演奏的,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8

这是一部深刻揭露纳粹犹太人在德国的恐怖罪行的影片。这部电影以黑白记录片的形式展示了二战的真实历史。战争可以摆脱人类最丑陋的一面,但也可以看到人类希望的光明面

《辛德勒的名单》已经不单单是名单了,而是生命,是承载着1000多人的生命。

在纳粹残暴环境中犹太人仍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最糟的已经过去了”给予他们希望,使其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在犹太街区,人们聚在一起说着话——“现在我不用担心谁来抢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阵子没能好好想想了,现在总算可以想点事情”、“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自由的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却是充满能量的,他们在影响周围,让环境变好,就是这些能量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面前坚强地活

就像辛德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赦免和拯救那些必须死去的人的能力,而是权力!

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心大为震动,我们也是。不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弃利益救**的犹太人转折点。

“我本来可以救更多人。”“这辆车,可以多救十个人。”“这枚胸针,纯金的,可以多救两个人。

”“我本来可以救更多人。” “我本来可以救更多人。” 令人潸然泪下的场景,令人灵魂震撼的话语,令人心灵洗礼的悔意,黑白的画面所记录的永恒瞬间——一千一百名纳粹枪下幸存的犹太人,围在他们即将开始逃亡的恩人身旁,用无言代表了无尽的感谢。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

”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顾劲豪吴江中学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