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及解释_孔子语录

方晓娟 0次浏览

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孔子名言及解释”,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名不正,则言不顺。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3、见得思义。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5、听其言而观其行。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7、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9、有教无类。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10、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15、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16、朽木不可雕也。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17、朝闻道,夕死可矣。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23、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2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3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3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3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35、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4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4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4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4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4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4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47、小不忍,则乱大谋。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48、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49、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5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5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4、道不同,不相为谋。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5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58、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


1、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9、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0、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14、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2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22、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2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老子的名言及解释


1、柔弱胜刚强。

解释:柔弱能战胜刚强。

2、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解释: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解释: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5、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解释: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解释: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解释: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8、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解释: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释: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解释: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解释: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解释: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1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释: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1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解释: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1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解释: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解释: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解释: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名人名言及解释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5、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6、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7、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15、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9、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6、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2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28、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9、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励志名人名言及解释


1、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2、学不可以已。《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0、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2、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3、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14、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1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19、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22、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23、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27、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2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30、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3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32、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3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36、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3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3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4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4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4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4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4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4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4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4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50、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5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5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5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5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5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6、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5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5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6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关于孔子的名言


一、孔子劝学名言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5、有教无类。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学诗,无以言。

2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二、孔子做人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不学礼,无以立。

10、礼之用,和为贵。

11、听其言而观其行。

1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1、过,则匆惮改。

2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7、不迁怒,不二过。

2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巧言乱德。

33、巧言令色,鲜矣仁。

34、刚、毅、木、讷近仁。

3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4、放于利而行,多怨。

4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孔子人生名言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庄子名言及翻译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2、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3、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4、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6、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7、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9、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10、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翻译: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1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1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14、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翻译: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1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1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18、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9、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2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翻译: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21、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22、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2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翻译: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2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2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26、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翻译: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2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8、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29、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翻译: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3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孔子语录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经典名言很多,这里整理了60句具有代表性的名言供大家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听其言而观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4、不学礼,无以立。

2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鲜矣仁!

3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3、不迁怒,不贰过。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

5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0、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荀子名言及翻译


1、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

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2、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

译文:所以音乐是用来引导快乐的,金石丝竹之声,是用来引导道德的。音乐得到推行人们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3、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改善人心,它的声音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

4、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译文: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是贮藏,然而也有所谓虚,所谓虚,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

5、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译文:所以说: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6、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

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7、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

译文: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先王憎恶这种乱,所以制作了雅、颂的音乐以引导它。

8、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

译文:虚心、专一,安静,才能达到认识上的极其透彻、没有遮蔽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世界万物没有不显现出来的,显现出来的都能加以归类、排列次序,能排列次序的都会让其各得其位。

9、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

译文:不羡慕过去,不忧念未来。没有忧愁或怜悯的心情,时机合适就行动,事物来了就应对,事情发生了就处理,这样什么是治,什么是乱,什么要肯定,什么要否定,就一清二楚了。

10、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

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11、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

译文:丧礼,就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大致模仿他活着的时候的样子把死者送走。所以侍奉死者如同生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

12、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译文: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最深,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所以先王非常谨慎地制定音乐。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

13、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

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看到了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偏重远,不过分博大,也不过分浅近,不泥古,也不薄今。

14、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译文: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义气,所以人在天下万物中最为尊贵。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牛、马却被人役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能结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

15、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译文:音乐,就是高兴,是人不可能避免会有的情感,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高兴就一定会嗟叹歌咏,发抒于声音,手舞足蹈,表现于动作,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嗟叹歌咏、手舞足蹈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全部都表现出来了。

16、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後分也。

译文: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17、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

译文:古代的君主痛恨混乱,所以指定了礼仪来加以区分,使人们有贫穷与富裕、高贵与卑贱的差别,使自己能够凭借这些差别来全面统治他们,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尚书》上说:要做到整齐划一,关键在于不整齐划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8、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

译文: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这是墨家的主张,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这是糊涂,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这是害人。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是儒家的主张。

19、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20、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译文: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专一于道,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尽力去做了,就能做到身美,凡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能执两端而得,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

21、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人名言《孔子名言及解释》一文希望您能收藏!是专门为给您寻找名人名言创建的网站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名言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推荐文章